冬月初,婆家送來了聘禮,有酒、有糖、有米、有鹽,還有茶,是兩包滇紅茶。
當看到這兩包茶,那么地親切。我出生在茶山,也工作在茶廠,在我的訂婚儀式上,有著茶,很安心,它是我的親人見證著我人生的另一個開始。在我的聘禮里有紅茶,寓意著我婚后的家庭生活如紅濃明亮滇紅茶湯一般,紅!
茶,不像水一樣,是生存必需品,但對生活而言,沒有茶是不完整的。俗語說:“開門七件事,柴米油鹽醬醋茶”,茶在生活中的分量舉足輕重。嬰兒時,我與茶葉開始如影隨形,出門的時候,媽媽會在我的小帽子或者裹被上掛辟邪的小荷包,荷包里縫裝著茶葉和米。我在哪,荷包就在哪。我的童年時光是在茶山度過的,暑假采茶,寒假給茶樹修剪枝條、鋤草施肥。茶鄉家家戶戶都備有自己炒制的茶葉,客來必敬茶,家里來了客人,家人總會使喚我“泡杯熱茶來”。逢年過節,祭祀天地、祭祀祖先,家人又說“泡敬茶來,茶前酒后”。
茶,發乎神農氏、聞于魯周公,興于唐而盛于宋,一直發展至今,成為了我國的國飲,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吉祥寓意。
唐朝陸羽所著的《茶經》里提到:“(茶)凡藝而不實,植而罕茂”。當時,由于茶葉種植技術的限制,茶籽種下后就不能移植了,茶樹通過移植很難存活。所以茶從宋朝開始被人們視為“從一而終”的婚姻信物。明代郎瑛所著的《七修類稿》記載,“種茶下子,不可移植,移植則不復生也,故女子受聘,謂之吃茶。又聘以茶為禮者,見其從一之義?!辈璨灰票?,用茶葉作為聘禮,將茶視為“專一”“至性不移”的象征。
婚嫁儀式上,聘禮擺放在八仙桌上,以示祖先“吾家有女初長成,尋得良配,男方有禮有節,以求庇佑”。八仙桌前的供桌上紅燭燃燃,供奉著清茶三杯、清酒三杯。八仙桌的側方坐著雙方父母,一雙新人跪著奉上一杯敬茶,改口認親,希望以后的家庭生活能以禮相待、和睦共處。
自古盛行的以茶為媒,以茶為禮,都是祈福和祝福。茶禮在傳統婚禮中擔當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新娘子嫁進婆家時,需得喝兩道茶,第一杯是濃濃的綠茶,濃得發苦,第二杯茶是甜茶,熬制濃濃的紅糖水沖泡核桃碎、花生碎和泡米,如蜜香甜。告誡新人生活就如此茶,先苦后甜,今后生活需要相互扶持、患難與共,生活才能甜如蜜。
以茶為聘禮,有著“堅定、純潔、多子多?!钡脑⒁?。茶不移本,表示忠貞不移;茶性高潔,表示愛情冰清玉潔;茶樹多籽,就象征著子孫綿延繁盛;茶樹四季常春,寓意愛情永世常青。
張潔/圖文